樂天知命的模樣下

「原住民很會唱歌、很會跳舞、酒量很好、很幽默好笑、運動神經很好……」
這是社會普遍對原住民的稱讚,在樂天知命的模樣下,這些刻板印象也影響著原住民孩子對自己的認知,許多孩子會認為自己應該要符合這些刻板印象才能「像一個真正的原住民」。

當一個具有原住民身分的孩子對自己的文化不熟悉,不會說族語,他們會受到許多質疑,被評論著「你是否有資格?」

這些質疑都讓原住民孩子對自己感到懷疑,感到困惑。

樂窩協會 網站背景_波紋下2

我該怎麼樣活得像是原住民?

1960年代起,許多居住在花東的原住民族人陸續來到北部工作與生活,但定居在都市之後,卻與原鄉部落文化的連結越來越淡,加上離鄉工作的原住民父母大多從事勞動性較高、較勞累辛苦的行業,較難以兼顧孩子的身心及課業。

這些遠離原鄉、缺少文化經驗的都市原住民孩子,經常因為族群身分被排斥,被嘲笑,甚至被認為是不好的。同時,孩子們也往往因為家庭經濟條件不足,學業成績落後,而被貼上了「骯髒」、「壞孩子」、「功課差」等標籤。

種種的傷害讓孩子學會武裝自己,也學會了自我放棄,他們選擇逃學、中輟、打架鬧事甚至走向歧途。或者隱藏自己原住民的身分,變成了自己不喜歡的樣子。

看不見的創傷讓孩子們疼痛,但遺失的文化底氣,卻讓他們喊不出屬於自己的語言。

孩子只能在內心問著:「我到底是誰?」

由樂窩協會所觀察到,都市原住民困境與刻板標籤
樂窩協會 網站背景_波紋上

一起找回自信的力量

「在部落裡,我們一起生活,一起分享資源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與任務,每個人都是重要的,而所有的孩子都是部落的孩子,由部落一起照顧。」

在原住民族文化裡,孩子是部落一起養大的,散居在都市後,部落的力量被削減了。
因此,我們在都市中重新構築「共同照顧」的族群文化優勢。

我們以兒童課照為核心,發展出國高中課輔班、青少年社團與熱原拳擊隊,讓被照顧過的哥哥姊姊,以好的榜樣回頭照顧部落裡的弟弟妹妹;孩子的爸爸媽媽,可以在部落廚房裡協助烹煮晚餐或者維護部落環境;我們也帶著孩子回饋部落、關懷長者,用老幼共學的方式,讓部落中的耆老長輩們,透過課程,將記憶中的文化傳承給孩子們。

兒童到部落,原本就是一體的,拆不開也不應該拆開,我們不以資源提供者的角色去改變部落,而是進入部落,集結部落自己的力量照顧自己的孩子,當孩子的生活就是文化時,自然而然能認識自己,認同自己,找出屬於都市原住民的自信與驕傲。

樂窩協會 我們的行動
樂窩協會 都市部落社區工作 adawang

服務對象:兒童、家庭和部落長者

生活中的文化、長者的故事與知識,皆是孩子們學習的素材,我們將老與幼串起,在都市中找回與原鄉連結的路徑。

樂窩協會 熱原拳擊隊

服務對象:青少年

我們把拳擊運動變成助人工作,建造專屬於青少年的拳擊訓練場,也是青少年可以安心對話、認識自我的第二個家。